《冒牌县令,被迫登基》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第 123 章 123

经过近二十天的长途跋涉 , 文玉龙终于抵达了京城 。

他仰望着京城巍峨斑驳的城墙 , 心里思绪万干 。 十年前离京之时 , 他不过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 , 今日归来 , 却已步入中年 。

恩师已逝 , 故友离散 , 短短十年 , 物是人非 。

好在 , 他还有机会实现年轻时的志向 , 报效朝廷 , 匡扶天下 。

他扶了扶头上的帽子 , 下令进城 。

入京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宫见陈云州 。

数年不见 , 陈云州脸上的笑容一如既往的温和淡然 , 并未因身份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

文玉龙有一瞬的恍惚 , 仿佛又回到了河水县时 。

“ 坐吧 , 一路辛苦了 。 “ 陈云州打量着他风尘仆仆的样子 , 含笑道 ,“ 我让人给你安排了府邸 , 你可以稍作休整再入宫 。“

文玉龙这才回过神来 , 起身正襟危坐 , 笑道 :“ 谢皇上体恤 , 微臣不辛苦 , 微臣一想到能为皇上尽忠 , 能为天下黎民做点事 , 微臣就兴奋得睡不着 。“

陈云州訾了他一眼 , 轻轻点头 :“ 好 , 既如此那咱们就直接说正事吧 。“

他的时间也很宝贵 。

文玉龙连忙坐直 , 一副垂耳聆听的态度 , 心里却暗暗有些后悔 , 自己一时嘴瓤将话说得太满了 。 他这初入京 , 对户部的情况知之甚少 , 万一说错话 , 皇上不满意怎么办 ?

陈云州倒是没为难他 , 而是问了一个有些突兀的问题 :“ 文大人 , 你觉得户部的职责包括哪些 ?“

文玉龙一怔 , 有些意外 , 这还用问吉 ?

但他很快反应过来 , 陈云州不会拿这种浅显的问题来问自己 , 如果自己还是按照以往的答案去回答 , 只怕很难让陈云州满意 。

所以他认真思考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 “ 户部掌户籍 、 土地 、 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 保证军需供给 , 最重要的是保证收支平衡 。“

陈云州微微一笑 , 轻轻额首道 :“ 文大人说得有道理 。 不过在我看来 , 户部更重要的还有两个职责 , 一是会花钱 , 二是要会赚钺 。“

文玉龙怔住了 , 在心里默默品了好一会儿 “ 会花钱 、 会赚钱 “ 这六个字 , 还是 3

有什么头绪 , 更别提行动了 。

他是个聪明人 , 知道这会儿要是自作聪明 , 大包大揽 , 一口应承下来 , 非但不会让陈云州高看他一眼 , 反而会让他在这位新帝面前失去信任 。

所以文玉龙连忙摆出谦府的姿态 :“ 臣愚钝 , 实不知户部如何花钱 、 如何赚钱 ,

请皇上明示 。“

花钱还有什么不会的 ? 朝廷上下发俸禄 , 养兵 , 还有给皇帝修缮宫殿 , 修建陵寝等等 , 只要想花钱 , 总有各种法子 , 但陈云州嘴里的花钱肯定不是这些 。

陈云州对文玉龙的反应不意外 。

户部自成立起 , 就是朝廷的钱袋子 , 主要的税收来源和开支都差不多 , 上千年了 , 大同小异 , 文玉龙想不到其他的也正常 。

他放下荼杯 , 缓缓开口道 :“ 所谓的会花钱 , 就是要做好预算 , 除了固定的开支 , 剩下的银钱应该花到哪里才能起最大的效果 ? 才能给朝廷带来回报 。 这些花出去的银钱要么是创造新的财富 , 要么是改善天下百姓的生存生活环境 ,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为民谋福 。“

最后这一点是封建王朝最欠缺的 。

百姓缴纳了赋税 , 但却谈不上有什么福利 。

比如现代社会 , 科教文卫还有各种基础建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全国的税收有不少用在这些公共事务上 , 这样才能让绝大部分孩子有学可上 , 有病能治 , 出门都能坐上便利的交通 。

但古代 , 修官道大多都是为了行军方便 , 而不是为了百姓的便利 , 百姓根本享受不了什么 。

陈云州大学期间曾与朋友一道去走过所谓的古道 , 大多都很窄 , 地面上铺的是凹凸不平的石头 , 崎岖不平 , 有些还很险峻 。

现代人空着手走一段都累得慌 。

但这些古道却大多都是商道 , 古人要在这样狭窄 、 不平的山路上运送货物 , 有些地方马车牛车根本没法通行 , 只能靠肩挑背驮 , 完全用人力运输 。

商道尚且如此 , 就更别提乡间小路了 , 只能靠当地的善心人士捐钱铺路或是百姓自己修 , 若是运气好 , 遥到有能力又务实还心怀百姓的官员 , 也可能修一两条路 。

至于医疗卫生教育这些更是想都别想 , 完全自己掏腰包 。

市政建设 ? 即便有 , 比如修城墙

、 建衙门等等 , 那都是劳役自带干粮上岗 。

文玉龙听得发懵 。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为民谋福 ? 他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新鲜的说法 。

舔了舔唇 , 他苦笑着道 :“ 皇上 , 请恕臣才疏学浅 。 如何花钱 , 臣还是有些迷糊 , 皇上能否说得详细一些 7“

陈云州很满意文玉龙的态度 。

这种事对古人来说 , 毕竟是第一次 , 不懂很正常 , 但不要装懂 , 虚心学习 , 认真执行就很好 , 当然若是能灵活运用 , 多变通那就更好了 。

不过文玉龙刚接触 , 要求不用那么高 。

陈云州给他举实例 :“ 比如兴修一座码头会花不少的钱 , 但若是这座码头地理位

置优越 , 来往客商云集 , 那就可以创造很多的财富 。 比如 , 船只进出港口 , 收取管理费 , 码头周边商铺林立 , 收取商税 , 进出口货物收取关税 , 都可带来额外的收入 , 要不了几年就能国库花的这笔银钱拮回来 , 并且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 这种花钱能给朝廷带来更多回报的支出就叫投资 。“

文玉龙眼睛发亮 , 默默点头 。

陈云州又说 :“ 至于为百姓谋福 , 那就更筒单 , 修路铺桥 , 开办公学 , 开设公立医馆 , 赈济孤寡考弱等等 。 这些又可分为长期固定的开支和一次性的投入 , 比如修路铺桥 , 这就是一次性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就可达到 。 但若是开办学堂 、 医馆 、 赈济院这类就属于固定开支 , 每年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银钱 , 必须将其全部纳入户部的预算才行 。“

文玉龙听到这里 , 神色有些凝重 : “ 皇上 , 修路铺桥还可 , 投入多少银钱有个底 , 可开办学堂 、 医馆 、 赈济院等这类年年都要投入不少银钱 , 若风调雨顺还好 , 但若遇到灾荒年恐怕会入不敷出 , 难以为继 。“

陈云州点头 :“ 没错 , 这就要说我提的第二点 , 会赚钱了 。 为何遥到灾荒年 , 国库就会收支失衡 , 入不敷出 ? 最大的原因是国库的收入对田赋依赖太大 。 每年国库的总收入中 , 田赋占了十之七八 , 若遥灾荒年连续多个州府受影响 , 当年田赋收入铣减 , 还要拨一部分银钱赈灾安民心 , 这入的少了 , 出的更多了 , 便很容易造成财政赤

“ 没错 , 正是这个理 。 “ 文玉龙见陈云州将里面的门道说得很清楚 , 顿时松了 [

气 。

陈云州看了他一眼 , 继续说道 :“ 要减少国库对田赋的依赖 , 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税源 , 寻找新的税收途径和来源 , 减少田赋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 如此一来 ,

即便遥到天灾 , 国库的收入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 这是其一 。“

“ 其二 , 在收入较多的年份 , 国库可存一部分银钱 , 以备不时之需 。 此外 , 国库也可发售一批国库券 , 约定一年或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期限 , 到期还本付息 , 从而缓解资金压力 。 “

文玉龙感觉今天自己的脑子很不够用 。

陈云州每次开口都刷新了他的耳目 , 但他又极为兴奋 , 这些若能实施 , 确实能

解决历朝历代的国库之困 。

因为全天下的土地只有这么多 , 田赋占据了大头 , 每年国库的收入差不多是恒定的 , 如果没结余 , 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入不敷出 。

可要是田赋占据国库收入的五成以下 , 这影响就会减小很多 。

“ 皇上所言极是 , 只是如今茶税 、 盐税已是不低 , 酒税 、 醋税 、 过州税等也已征收 , 臣愚钝 , 实想不到更多的税收法子 。“

陈云州轻笑道 :“ 文大人谦府了 , 茶税也好 , 盐税也罢 , 加上所谓的酒税 、 醋税等 , 其实都可归于一个商品税 。 依我之见 , 茶 、 酒 、 醋等 , 是在生活必须之外 , 尤其是酒 、 醋等需得粮食发酶 , 几斤粮食才可酿一斤酒 , 茶也多是文人雅士 、 茶馆之宰方能饮 , 实应该收重税 。“

“ 反观盐 , 一人一天所能食有限 , 而东是身体必须 , 人长期不食盐会身体乏力 、

视力模糊等等 , 尤其是重体力活 , 每天出汗多 , 摄入盐分更多 。 而一斤盐便宜时几十文 , 贵时几百文 , 这才是不合理的 。“

底层百姓本就穷苦不堪 , 而盐又是生活必需品 , 再对其施重税是一种严重的剥剑 。

因为盐价高并不是产量不够 , 物以稀为贵 , 而是朝廷把控垄断以谋暴利 , 民间私盐比官盐价廉一半以上 , 那些盐贩子照旧赚得盆满钵满 。

文玉龙在地方为官十年 , 陈云州说的这些情况 , 他自然清楚 。

“ 皇上说得是 , 但除了田赋 , 盐税乃是国库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 若再减少 , 恐田赋的占比会更大 , 而且国库还会少一笔稳定的收入来源 。“ 文玉龙苦笑道 。

盐税确实过高 , 但这是最好的一种收税方式 。

陈云州点头赞同他的话 :“ 没错 , 所以在国库有其他稳定收入来源之前 , 还不能动盐税 。 今日我将你叫来 , 是想与你商讨户部的改革 , 文大人可有高见 ?“

说这么多 , 他也有点累了 , 陈云州端起茶杯轻捕了一口 , 看向文玉龙 。

文玉龙今天受到的冲击有点大 , 不过他已经听出了重点 :“ 皇上是打算对商业征收重税 , 增加商税在国库收入中的份额 2“

陈云州放下茶杯 , 赞许地点头 :“ 没错 , 不过准确地说不是对商业征收重税 , 而是一定程度上扶持商业 , 为商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 比如铺路筑桥 、 修建打造码头 、 制定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等等 。 商业兴盛 , 税收方可上去 , 而不是竭泽而渔

文玉龙明白了陈云州的态度 :“ 皇上说得是 , 是臣浅薄 。“

陈云州不喜欢文玉龙现如今的态度 , 摇头道 :“ 文大人 , 将你调入京中担任户部尚书 , 是因为我欣赏你在地方上认真 、 务实的态度 , 而不是我想要个应声虫 , 你应该知道 , 我如今最不缺的就是应声虫 。“

文玉龙心中一凛 , 意识到自己小心过头了 , 连忙摆正态度 :“ 皇上教训得是 。 依臣在地方上所见 , 其实有一物对商业的发展影响很多 , 那就是银钱 。 一贯铜钱十以斤 , 若是大宗商品交易 , 携铜钱极为不易 。 若用金银 , 那金银的成色 、 真伪 、 重量也会影响交易 。“

陈云州赞许点头 : “ 文大人所言极是 , 这确实是影响商品流通速度的重要原因之

铜钱数量太大 , 清点很麻烦 , 而且不适合远途交易 , 至于金银 , 交易的时候经常是大块的银锭上绞下一块称重 , 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

其实最便利易携带的货币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