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第 122 章 122

与大赦天下和新律一同颁布的还有新一年的田赋 , 这才是广大百姓最为关心的 ,

毕竟这关系着他们今年能不能多吃几顿饱饭 。

华夏元年正月 , 陈云州下令 , 天下田赋 , 二十税一 , 也就是说缴纳收成的二十分之一 , 比之嘉衡未年四五成的田赋 , 少了几十倍 , 甚至比大燕开国时的十二税一也快陶了一借 。

这是最近三四百年内田赋最低的一年 。

所以该令一出 , 一瞬间就盖过了大赦和新律的风头 , 连让一些对新律还有意见的官员 、 土绅愚上奏 、 想反对都没法子 , 因为身边的人张口闭口讨论的都是新的田赋规定 。

田赋关系着家家户户的利益 , 官员也不利益 , 毕竟谁还没几个穷亲戚 。

但与兴奋的百姓们相比 , 朝廷上下对此却是意见不一 。

因为不少大臣担心田赋这么少 , 国库会入不敷出 。

这也不怪他们如此想 , 毕竟嘉衡帝在位时 , 三四成的田赋都不够用 , 户部天天嚷着没钱 。 为了平乱 , 朝廷还让大臣们募捐了好几次 , 但最后也都是杯水车薪 , 远远填补不上那么大的窟窿 。

而且更让他们担忧的是 , 户部现在都还没主事人 , 也就是说这个规定是新帝一拍脑门做出来的 。

不少新上任的大臣忧心忡忡 , 但想到周编撰的前车之鉴 , 这些人也不敢明晃晃地在朝堂上反对陈云州 , 一个个都私底下去找陈云州的旧臣 , 请他们出面劝陈云州改变主

其中郑深 、 林钦怀 、 陶建华 、 童敬等从庆川就跟着陈云州的是被骚扰得最严重的 , 不过因为周编撰被抓小辩子的事 , 郑深这边来的人相对比较少 。

郑深 、 陶建华等这些文臣还好 , 即便不乐意 , 也让下面的人笑脸相迎 , 好声好气地婉拒了 , 不至于弄得难看 。

可童敬他们这些武将就不一样了 , 一次两次还好 , 次数多了 , 他们就不耐烦了 , 最后直接让人将这些文臣给打出去了 。

这事传到郑深和陶建华耳朵里 , 两人都有些无奈 。

“ 天下初定 , 本就是安稳人心之时 , 童将军他们也太不讲究了 。 “ 陶建华摇头 0

气 。

郑深浅笑道 :“ 他们性子直 , 没有恶意 , 只是不耐烦天天被这么骚扰 。 这些个大臣 , 皇上都不担心的事 , 他们倒先操心上了 , 搞得国库明日就要入不敷出了似的 。“

国库目前还算宽裕 , 因为高昌人入京后大肆抢劫了一番 , 王石原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趁乱搞了不少金银 , 后来高昌人落败 , 逃走时带了一批金银珠宝 , 但还有些没带走的 , 加上王石原搜刮的 , 最后都便宜了陈云州 。

有这些银钱 , 加上先前掌提的南方十几个州府的税收 , 撑到秋天应该没太大的问题 。

陶建华也清楚这点 :“ 话是这么说 , 但他们不知情或是有其他的考虑 , 有此顾虑也正常 。 童将军他们不待见这些人 , 拒之门外就是 , 何必撕破脸呢 。“

郑深其实也被这些人烦得不行 , 轻轻摇头道 :“ 皇上应该有一些想法 , 陶大人既如此担忧 , 不如咱们进宫一赵吧 “

陶建华欣然答应 。

陈云州听说他二人来了 , 立即让人将他们请进了御书房 。

御书房已经大变样 , 以前威严肃穆 , 静得落针可闻的御书房内只余一案五椅和一旁矗立书柜 , 以前的多宝格 、 屏风 、 玉雕等装饰把玩之物全都不见了 , 只有墙上还挂着一副新制成的舆图 。

此外 , 御书房的两扇窗户也全部换了 , 而且扩大了一半左右 , 全部装上了干净透亮的玻璃窗 。

因为两扇玻璃窗采光透气的原因 , 室内的光线都明亮了许多 , 而东郑深隐隐感

觉这里面的气氛都没以前那么压抑了 。

等他们见完礼 , 陈云州才从堆积如山的奏折中拿起头 , 笑道 :“ 郑叔 、 陶大人来了 , 坐啊

态度一如既往 。

郑深知道 , 陈云州并不是假意礼贤下士 。

他从善如流地坐下 , 态度也跟在庆川时别无二致 。

见状 , 陶建华也连忙跟着坐下 , 拱了拱手说 :“ 皇上 , 今日微臣入宫是有一事要禀 。 关于田赋二十税一之事 , 朝中不少大臣有不同的想法 。“

陈云州笑盈盈地看着他 : “ 他们怎么不直接来找我 7 “

陶建华一嘻 。

还是郑深替这个老伙计解了围 :“ 可能是刑部办了周编撰吧 。 臣做的事 , 他们竟将这些归于了皇上身上 , 真是臣的罪过 。“

陶建华翻了个白眼 , 郑深这话骗骗他自己就行了 , 如今殿内都是自己人 , 还拿

这种说辞糊弄人 , 有意思吗 ?

陶建华不理郑深这个考顽童 , 郑重地对陈云州说 :“ 皇上 , 他们有意见 , 又不敢反对皇上的意见 , 便来找臣等 , 尤其是咱们庆川时就跟着大人的考人 , 受骚扰最七重 , 臣也就罢了 , 童将军他们跟这些官员发生了一些冲突 。 臣担心长期下去 , 恐会造成更大的矛盾 。“

陈云州点头 :“ 陶大人所虑也有一定的道理 。 这样吧 , 让他们再等几日 , 新任的户部尚书过两天就入京了 , 此事自会解决 。“

闻言陶建华松了口气 :“ 那就好 , 臣出宫之后派人放出这个风声 , 想必能消停几日 。 不过皇上 , 今年田赋锐减 , 国库收入也会跟着削减大半 , 恐会入不敷出 , 还得从长计议 。“

陶建华可是知道陈云州很爱折腾的 。

而东不说别的 , 光是这几十万大军 , 每年的军需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

陈云州笑了笑 :“ 是应该好好合计合计 , 等文玉龙入京后再说吧 。“

没错 , 陈云州任了文玉龙为户部尚书 。

文玉龙此前只是个五品的通判 , 如今说来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 毕竟六部中 ,

户部的地位那也是能排进前三的 , 妥妥的实权部门 , 哪个衙门不看户部脸色 ?

陈云州之所以选文玉龙担此重任 , 一是文玉龙在地方上表现很突出 , 治理一方很有手段 , 二是因为文玉龙也来自庆川 , 既是他的嫡系 , 而且还知根知底 , 三是文玉龙在京城没什么牵扯 。

文玉龙有位恩师在京城 , 但前两年已经病死 , 其家眷抬着他的灵枢返了乡 , 在京城的家业也变卖了 。 可以说 , 文玉龙在京城是无牵无挂 , 自然也跟原来那些人没什么利益纠葛 。

三天后 , 文玉龙入京 , 跟陈云州 、 郑深等人进入御书房 , 呆了一个下午 。

第二日 , 刑部就在京城开展了大规模的缉捕行动 , 半天时间 , 总共抓了两百多名前朝权贵官宦或是其子嗣 、 亲眷 、 奴仆 。

一时间 , 京城人心惶惶 , 不少大臣都担心下一个轮到自己 , 进了衙门再也不跟同僚说三道四了 , 一到下值的点跑得就跟兔子一样 。

可他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

五天后 , 刑部在菜市口 , 公开审讯这两百多人 , 全城官员 、 百姓都可去围观 。

因为人数太多 , 这一场审判整整持续了四天 。

而东每一个被审讯之人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