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第 124 章 124

“ 真的不打算留下 ? “ 陈云州看着陈状元问道 。

陈状元背着包袱 , 穿着素净的黑衣 , 身形单薄 , 双手紧紧抱着一个黑色的骨灰罐 。

面对陈云州的再次挽留 , 他有些局促 , 手指无意识地摩挚着骨灰罐 , 轻轻摇头 :

“ 谢皇上厚爱 , 草民实不是做官的料子 , 况且山寨里的孩子们都还在等着草民回去 。“

说到这里 , 他低头看了一眼怀中的骨灰罐 , 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 。 再拿头时 , 他的目光坚毅了许多 :“ 京城是我 , 是朱兄的伤心之地 。 此生 , 草民都不愚踏入京城了 , 草民想朱兄亦是 , 请皇上成全 。“

陈云州有些遗懈 。 陈状元这人是呆了点 , 但纯粹真挚 , 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 这的人搞教育应该不错 , 所以陈云州有意将他留在国子监 。

可惜他本人志不在此 , 也不好勉强 。

罢了 , 强扭的瓜不甜 。

陈云州冲柯九拿了拿下巴 。

柯九会意 , 立即将一个小匣子递给了陈状元 。

郑深在一旁解释道 :“ 陈状元此去几千里 , 山高路远 , 花费不少 , 略备薄银 , 以资路费 。 此外 , 如今虽天下初定 , 可地痞流 、 山贼土匪不少 , 陈状元一人不安全 , 皇上安排了两名庆川籍卸甲归田的将土随陈状元同行 , 也可护得状元一二 。“

陈状元既惊又喜 , 眼底盛满了感激 , 抱着骨灰罐拱手行礼 :“ 谢皇上大恩 , 草民 , 草民委实不知该如何报答您 …...“

陈云州看着他局促的样子 , 轻轻笑了笑 , 挥手打断他 :“ 陈状元言重了 , 你我朋友一场不必容气 。 既然陈状元心意已决 , 我也不多多留了 , 祝陈状元一路顺风 。 “

陈状元点点头 , 再度感激地看了陈云州一眼 , 抱着骨灰罐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南下的马车 。

马车启动 , 缓缓而过 , 很快就出了城门 , 消失不见 。

陈云州背着手 , 无声地叹了口气 , 又走一个 , 他距孤家寡人的人生又近了一步 。

郑深看着阳光下陈云州孤零零的背影 , 在心里无声地叹了口气道 :“ 皇上 , 乔昆他们已经到了 “

陈云州顿时一笑 :“ 安顿好了吗 ? 让他来见我 。“

“ 是 。 “ 郑深向随从交代了几句 , 然后陪陈云州回宫 , 路上 , 他低声道 ,“ 皇上可是打算对国子监进行变革 ?“

不然为何要极力挽留陈状元 。

陈云州背着手 , 轻笑着点头 : “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郑叔 , 我是有这个想法 。“

郑深叹气 , 低语道 :“ 皇上登基还不到百日 , 已先后对刑部和户部进行了变革 ,

朝中上下不少人有意见 , 这样会不会操之过急了 7“

陈云州回头看着他 :“ 郑叔 , 你这么愚也没错 。 但换个角度 , 如今天下初定 , 旧的世家大族要么被杀要么没落 , 新的世家大族还没形成 , 朝中官员旧派新派来源复杂 , 还没结成利益共同体 , 这时候变革阻力是最小的 。“

“ 若是等哪天他们成了气候 , 再想变革 , 那就难了 。“

这些臣子不满意又如何 ? 现在兵权尽在他手中 , 天下百姓拥护他 , 这些人心里再不满也只能憋着 。

郑深不得不承认陈云州说的是对的 , 但他还是怕太过火 , 因此提议 :“ 皇上 , 如今天下已定 , 不少大臣提议举行一次恩科 , 以招搅天下名士 , 臣认为可先定此事 , 以安抚招揽天下读书人 。“

这对文臣和土绅们也是一种安抚 , 刚柔并济 , 软硬兼施 , 这样也能减少一部分反对的声浪 。

陈云州自然也懂这个道理 , 他笑道 :“ 郑叔说得是 , 现在朝廷急缺人才 , 不过这事过几日再说 。“

郑深见他心里有了主意 , 也不再多言 , 旋即转开了话题 。

小半个时辰后 , 两人到了皇城 , 乔昆已经局促不安地等着了 。

一看到陈云州 , 他连忙激动地路下磕头 :“ 小人乔昆见过皇上 , 万岁万岁万万岁 1

自从庆川的版图一再扩大 , 他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过陈云州了 。

随着庆川军夺下了京城 , 陈云州登基为帝的消息传来 , 乔昆都以为他们要被遗忘在庆川 , 正悌愉不安时 , 一封急信送到了庆川 , 陈云州让他带一批各种技术骨干和有能力的管理人才入京 。

乔昆欣喜若狂 , 连忙挑好了人选 , 又安排了留守人员便立即上京 。

陈云州笑着道 : “ 乔昆 , 都是自己人 , 不用行此大礼 , 起来吧 。“

乔昆

连忙站起来 , 紧张地说 : “ 小人恭喜皇上 , 庆川百姓听说皇上登基了 , 都在街上奔走相告 , 恨不得能到京城恭贺皇上 。“

“ 他们有心了 。 “ 陈云州点点头 , 指了指椅子 ,“ 坐吧 , 乔昆 , 今日让你来是有事要跟你相商 。“

乔昆受宠若惊 , 屁股坐在凳子边缘 , 背脊挺直 , 恭敬地道 :“ 皇上请吩咐 。“

陈云州直奔主题 :“ 我想成立科技部 , 由你牵头担任科技部尚书 , 至于科技部辖下的官员 , 大部分从你带入京城的技术人员和管事中挑选 , 若还不够 , 今年恩科之后 , 再让吊部给你们安排一些人 。“

此言一出 , 乔昆和郑深都大惊 。

乔昆震惊的是 , 他就一贫苦百姓出身 , 若非陈云州器重提携 , 现在恐怕还卖身在别家做长工或学徒 , 哪能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一天 。

他想都不敢想 。

他吓得扑通一声跪下 :“ 皇上厚爱 , 只是京城的大人老爷们都是进土出身 , 才华斐然 , 小的 , 小的不过粗通笔墨 , 如何能担此大任 7“

陈云州笑了笑 :“ 乔昆 , 我都还没说科技部是做什么的 , 你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 ? 起来 , 别动不动就下跷 。“

乔昆忐忑不安地站了起来 , 向旁边的郑深投去求助的目光 。

郑深虽也讶异陈云州对乔昆的看重 , 但在庆川时乔昆相当于陈云州的外部管事 、 钱袋子 , 他这个内务管家自然也跟乔昆打过不少交道 。

乔昆出身是低了一些 , 不过做事能力不错 , 而且极为忠心 , 提拔也是应当的 。

“ 皇上 , 不知科技部具体做什么 ? 还请您明示 。“

陈云州含笑说道 :“ 还是郑叔沉得住气 。 科技部 , 顾名思义 , 就是为科学与技术服务 , 推进科学与技术发展的 。 我对乔昆有以下几个要求 。“

乔昆松了口气 , 连忙说 :“ 皇上但请吩咐 , 小人一定竭尽全力 。“

陈云州笑呵呵地说 :“ 乔昆 , 你别紧张 。 科技部首先要做的就是促进鼓励各种新发明 、 新创造 , 并将这些新技术 、 新应用推广出去 , 其实这就是你在庆川所做过的 。

闻言乔昆连连点头 :“ 是 , 是 …...“

这个倒不难 。

陈云州满意一笑 , 继续道 : “ 第二 , 编纂一本华夏科技史和一本华夏科技名人录 , 将从上古时代开始 , 各史书上有迹可循的重大科学技术发明革新全部整理一遍 ,

相应的名人也要全部录入 , 并印刷成册 , 发放到各州县 , 大力宣扬这些科学技术名人 , 而且这册名人录 , 每五年更新一次 , 凡是这五年期间有重大发明创造的 , 通通登记在册 , 并由科技部发放一定的银钱奖励 。“

在古代 , 科技工作者是一直被低估被忽略的 。

比如火 . 药 、 指南针 , 古代四大发明之二 , 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力 , 可是谁发明的 , 有人知道合 ? 没有 。

科技工作者很多都是下九流的工匠 , 不入流 , 没有社会地位 , 自然也不可能会有经济地位 。

他们的发明创造也不会得到重视 , 读书人也只知读圣贤书 , 看不起这些下九流的活 , 除了特别爱好这一块的 , 不会有人费功夫去钻研 。

社会上也形成了唯读书科举论的思想 , 万般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 。

久而久之 , 就更没有人愿意去撂创造发明了 。

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 , 不是好事 。

陈云州要做的就是朝廷站出来 , 正式承认科技工作者的贡献 , 将他们记入史册 , 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 并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 。

一旦有名有利 , 以后愿意从事这一行的人自然就多了 。

这件事看似是件小事 , 但实际上在科技的发展上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 只要过十年二十年 , 科技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就会大幅度提高 , 即便比不上文人 , 但也不会差太远 。

乔昆还看不到这事深远的影响力 , 他呆愣地点头 :“ 是 , 小人遵旨 。“

郑深扶额轻叹 , 他就知道 , 皇上不动则已 , 一动必然动静不小 , 这其实是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读书人的利益 , 还分摊走了一部分工部的权力 。

当然 , 工部一向势弱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应该不会反对 , 但其他文官读书人就不一样了 。

可陈云州还嫌不够似的 , 又开口道 :“ 不错 , 第三 , 科技部要召集一批善于算学的人 , 编写一本关于算学的教材 , 这本教材要简单易懂 , 包含加减乘除 、 图形知识 、

统计与概率等基础内容 。“

“ 此外我这段时间翻阅过古人的一些著作 , 物理也可成为一门学科 , 比如天平能精确地测量重量 , 砂仪可以测量物体的密度和比重 , 放大镜聚焦放大物体 , 指南针指明方向 , 滑轮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吊起数倍于自身的重量等等 , 这些物理学上的发明创

造原理是什么 ? 我希望科技部能够编写一本教材 , 将这些常识编入进去 , 并解释清楚其原理 , 以供后来者更容易学习 。“

乔昆听得脑袋发晕 , 哪怕他一直负责工坊 , 也懂不少技术 , 但要让他解释清想其运作的原理 , 他根本说不清楚 。

他正不知所措 , 却又听陈云州说道 :“ 我希望科技部能编写这两门教材 , 然后配合识字教材 、 思想教育教材 , 四门课程 , 组成一个新式学堂 , 由科技部负责 , 在全国各州县开办公办学堂 , 凡是想学的孩童都可免费入学 。“

再苦不能苦孩子 , 再穷不能穷教育 。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 也是穷人翻身改名的重要机会 。

但这样的变革无疑是巨大的 , 而且会从根本上触及读书人的利益 , 触及到各书院学堂还有国子监的利益 。

郑深看了一眼愁眉苦脸的乔昆 , 苦笑道 :“ 皇上 , 您这一步恐怕迈得有点大 。

读书其实是很花钱的事 , 从启蒙起去学堂要交束倩 , 还要买笔墨纸砚 、 书籍 ,

这些价格都不便宣 , 而且从念书到考上秀才 , 少则几年 , 中则十几年 , 长则几十年 ,

甚至一辈子都考不上 。

这么长的时间 , 天天念书不事生产 , 吃穿用度学习都要花钺 , 每次考试路费食宿费也要钱 , 底层百姓根本承担不起 , 能读书 , 能去考秀才的 , 家里多少都是有些老底的 。

但现在科技部出来办公学 , 这些贫苦人家的孩子念了公学之后呢 ? 要不要参加考试 , 官府会不会授官 ?

这很可能冲击现行的教育体系 , 侵占读书人的利益 。

可依陈云州说 , 如果考了十几年 , 都还考不上秀才 , 那真的是天资有限 , 没必要死磕浪费时间 , 还不如做点别的 。 诚然 , 这天底下不乏大器院成者 , 可又有多少呢

而东四五十岁胡子都白了才考中进士 , 对朝廷对天下能有多少贡献 ?

人到六十古来稀 , 在古代能活到六十岁就很不错了 , 一大把年纪高中 , 对社会的贡献实在是有限 。

如果不是担心太过激进引得天下读书人激烈反对 , 陈云州都要下旨 , 三次还考不上秀才者 , 不得再参加府试了 。

三次可是九年 , 人生能有几个九年 ?

至于读书人的反对 , 陈云州早有了对策 :“ 郑叔不必急 , 咱们先宣布科技部成立和主要的工作事项 , 等朝中大臣 、 天下读书人反对时 , 再抛出恩科 , 就定在五月祁吧 , 那时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