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第 125 章 125

果然 , 科技部成立的消息一传出 , 顿时在朝中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 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

文人们是不甘心自己寒窗苦读十数年 , 最后路这群下九流的一样 , 不 , 甚至待遇还不如 , 他们可没免费的学上 。

国子监更是不念自己的权力被削弱分散 , 权威受到挑战 。

而官员们不满的是乔昆不过是奴才出身 , 现在却一份冲天 , 跃升为朝中正二品大员 , 这不是任人唯亲吉 ?

国子监祭酒史学坤差点把头都磕破了 :“ 求皇上收回成命 , 所谓的科技部不过是一群不入流的工匠 , 占用大笔银钱 , 实为不妥 。 皇上如此偏心 , 恐会伤了不少读书人的心 , 请皇上三思 ! “

史学坤是个老学究 , 平时很讲规矩 , 新朝初定 , 不可能完全不任用前朝的官员 , 正好有人推荐他 , 而陈云州看好的陈状元又不愿意留在京城 , 陈云州便让他继续担任国子监祭酒了 。

谁料今日这个老头子竟冲在了最前面 。

有他带头 , 跟着几名官员相继站出来道 :“ 皇上 , 若是各地州县都设立公学 ,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 国库的负担恐怕很大 , 而且这对全天下的读书人不公 。 下九流能入公学 , 他们却不能 , 依微臣之见 , 办这等公学还不如在各地设立书院 , 减轻天下读书 /

的负担 , 给读书人提供一个学习上进的地方 。“

现在各地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书院 , 但大部分都是私人或是家族所办 。 有名的书院 , 不但进入门楼高 , 而东束倩也不低 , 大部分读书人都是没资格进的 。

至于官办书院 , 少之又少 , 几所地方官府创办的 , 名声也不显 。

“ 是啊 , 皇上 , 工匠跟着考师傅学艺即可 , 没必要去什么公学 , 去了也学不了东西 , 这工匠学艺跟读书不一样 。“

陈云州没作声 , 只是看了乔昆一眼 。

乔昆深吸一口气 , 很紧张 , 藏在宽袖下的手握紧 , 站出来道 :“ 诸位大人 , 此言差矣 , 比如木工 , 学了算数 , 有了测量 、 几何等知识 , 再学木工可事半功倍 , 很快就入门 , 比从头开始学要快得多 。“

“ 至于诸位说下九流无用论 , 在下不认同 , 庆川各州的道路都是下九流所修建 ,

京城的城墙也是下九流所修建 , 还有目前庆川推出的水泥 、 新式纺织机 、 冶炼技术等等 , 都少不了下九流的功劳 。“

“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作用 , 工匠百姓亦有其作用 , 大家各司其职 , 方能国泰民安 , 我想诸位大人读书多 , 应该比我更明白这个道理 。“

乔昆不卑不亢 。

他还有一点没明说 , 当初皇上起事 , 从庆川起家 , 下九流们也做出了不少贡献 , 不然庆川军的武器装备从何而来 ? 更别提火器 , 全是出自庆川工坊了 。

陈云州颉首 , 适时表态 :“ 没错 , 乔尚书所言极是 ,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作用 , 匠人有匠人的作用 , 二者并不冲突 , 都可为朝廷效力 , 诸位爱卿不要将二者对立 。 而且公学并非只对工匠之后开放 , 读书人 、 农家子也都可进去学习 , 这是对全华夏百姓开放的学堂 , 诸位爱卿不要太狭隘了 。 “

不少文臣脸涨成了猪肝色 。

这种学堂谁愚上啊 ?

有辱斯文 , 不要钱都没读书人愿意去 。

可反驳吧 , 皇帝都说了不是科技部特意为匠人成立的学堂 , 而且皇帝携明了站科技部那边 , 这时候再不识时务 , 肯定会被皇帝记一笔 。

可让这么群大字不识几个的贱民以后跟他们平起平坐 , 他们如何甘心 ?

见朝堂上突然安静了下来 , 郑深站出来道 :“ 皇上 , 诸位大人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 , 微臣提议 , 一开恩科 , 录天下有用之土 , 二是在科技部尚书的人选上要愚重 , 毕

竟是一部之长 。“

闻言 , 大家都欣慰地看着郑深 , 关键时刻 , 这考头脑子没糊涂 , 还知道自己也是读书人 。

陈云州壁眉想了一会儿道 :“ 郑大人所言也有道理 , 这样吧 , 现在由礼部和国子监共同拟定章程 , 昭告天下 , 五月举行恩科 , 以广纳天下有志之士 。“

“ 至于科技部尚书一职 , 乔昆确实是有些经验不足 , 不知诸位爱卿可有推荐人选 7“

群臣闻言 , 眼睛发亮 , 纷纷眯相熟交好的人对视一眼 , 心里生出别样的心思 ,

这可是一衙之长 , 哪怕是新成立的 , 哪怕刚才一大群人将科技部贬得一文不值 , 可这到底是正二品的大员 , 但凡有点上进心的 ,

谁会没有愚法呢 ?

有些还赶紧给交好的官员使眼色 。

陶建华就收到了好几道这样的眼神 , 有恳求 , 有拜托 。

他据了据唐 , 目光落到了侧面的郑深身上 , 要论揣摩圣意 , 他比不上郑深 , 但又要比这些官员强不少 。

皇上看着面和心软好说话 , 实则是个很强势的性子 , 他想要办成的事就没有办不到的 , 别说现在做了皇上 , 当初还只是庆川知府时 , 他也如此 。

没道理 , 做了皇上 , 性子反而变软 , 任人拿捏了 。

从前面户部 、 刑部的革新也看得出来 , 皇上并没有变 , 只是顾忌天下初定 , 手段变得温和了一些 , 但最后还不是达成了他的目的 。

所以思量片刻 , 他忽视了周遮几道视线 , 静默不语 。

安静几息 , 总算有人跳了出来 , 礼部尚书丘臻站出来道 :“ 皇上英明 , 一衙之长 , 关系科技部声誉荣辱 , 是当好好考量 , 微臣认为大理寺的杨大人 、 户部的廖大人 、 刑部的庄大人 …... 就很不错 。“

他一口气推荐了五六个人 , 都是受前几次革新影响最大 , 逐渐被原来衙门边缘

化 , 失去实权的人物 。 而东这些人跟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 , 都是前朝投效的旧臣 。

陈云州眼睛眯了眯 , 果然斗争才是人类的本性 , 这才刚建朝没多久呢 , 这些人就开始拉帮结派了 。

胡潜訾了丘臻一眼 , 思量片刻道 :“ 皇上 , 微臣以为 , 如今天下大定 , 正是用人之时 , 当不拘一格 , 科技部乃是新衙 , 更需相关人才 , 否则难定科技部之事 , 有违科技部成立的初衷 。“

胡潜这话一出全殿皆寂 。

他这番话听起来像废话 , 没说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 但实际上是在表态站队 。

胡潜身为前朝兵部侍郎 , 现任吏部尚书 , 身份特殊 , 他的表态意义非凡 。

陶建华心里咯喳了一下 , 当即意识到自己错了 , 比之政治敏锐度 , 他比起胡潜这样的京官还是差了许多 。

可这时候再出来 “ 锦上添花 “ 意义已经不大了 。

果然 , 陈云州颉首笑道 :“ 没错 , 胡大人所言有理 , 国库拿出银钱成立科技部 ,

在各州县广开公学 , 可不是为了浪费银子 , 这些钱必须得花在刀刃上 。 科技部尚书一职 , 事关重大 , 是应该择优挑选 , 诸位爱卿尽可自荐 、 他荐 , 只要能胜任此职者 , 都可一试 。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 , 若没那金刚钻非要揽这瓷器活 , 办础了差事 , 也莫怪我撸他官 , 抄他家 。“

最后几个字一出 , 不少利欲蒸心的大臣宛如被人从脑袋上泼了一盆冰水 , 什么冲动都没了 。

谁懂这些下九流的玩意儿啊 ?

有几个大臣将目光投向了工部那边 , 他们胜任不了 , 工部这群人可以啊 , 反正都是管理工匠学徒 , 造兵器 、 铺路修桥这类的 。

可工部尚书苗宗平韶拉着眉眼 , 规规矩矩地站在下面 , 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仿若没听到朝堂上的争执 。

他这样 , 工部其他官员也都跟鹏鹑一样 , 主打一个不掷和 。

丘臻气死了 , 这个苗老头可真是油盐不进 , 六部尚书就他和苗老头不是新帝的嫡系 , 偏偏这耆头还不跟他一条心 , 整日笑得跟个弥勒佛一样 , 什么都不管 , 都不知道自己快被下面的人架空了 。

工部的人不出头 , 其他官员虽眼健科技部尚书一职 , 但也怕当不好这差事 , 最后被皇帝办了 。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 皇帝还是更属意乔昆 , 如今会做退让 , 也是他们极力 “ 争取 “ 的结果 。

一时间 , 朝堂上又陷入了安静中 。

须奠 , 郑深苦笑着说 :“ 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