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谢益很生气,后果……

没什么后果。

对待严颜,谢益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严颜出身临江县严氏,族中还出过一个二千石。而且严颜在乡间也素有民望,深得百姓拥戴。

虽然说他谢氏祖上倒也不是没出过高官,还是比二千石高很多的大司徒呢!

只可惜是新莽那会的成家皇帝公孙述的大司徒。

关键时候站错了队还不能及时矫正,导致谢氏直到现在都不太行。

谢益能成为功曹,靠的是手腕灵活,能帮助前太守赵部平衡各家利益。但遇到严颜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又没有太守之权凭借,他不免坐蜡。

这让严颜在现在的谢益面前,简直无敌了。

谢益想着从功利的角度说服不了严颜,那便换一种方式。

他首先反驳严颜对于荀攸的评价:“荀君海内名士,岂会行无状之事?所为必有深意!”

严颜却不想同谢益掰扯了,应付了两句后便告辞离开。

只留下谢益望着严颜的背影,愤怒地想着——看来苏府君在时我还是对你太温柔了,你等到,等到荀府君到来……

不过官职最合适的严颜不愿意去,谢益思来想去,又找上了主掌议政、顾问的议曹掾上官胜。后者与他同出江州县,很给面子地应了下来。

……

此时,尚在汉中的荀攸还不知道巴郡郡吏们的动作,他正在与苏固作别。

在荀攸看来,苏固还是颇有识人之明的,他所重用的主簿赵嵩和贼曹掾陈调虽然出身不同,却皆有才能,且都有一颗忠义之心。

分别之时,荀攸还特意当着苏固的面真诚的称赞了两人。

不止赵嵩和陈调因而欢喜,苏固也与有荣焉。

并继续派陈调陪同护送荀攸直到汉中与巴郡的边界。

待到荀攸沿着米仓道抵达巴郡境内时,议曹掾上官胜已经带着人在官驿守候数日了。

随后,陪同荀攸的又换了一批人。

只是这批人虽是荀攸名义上的下属,但在荀攸看来,远不如赵嵩与陈调真心。

不过他依旧维持着自己的风度。

在沿着米仓道行了两日之后,上官胜似乎与荀攸相熟了,在某次和荀攸说话时无意间说漏了嘴——“原本我等郡吏是属意兵曹掾严君前来,只是严君……哦,府君,是下官失言了。”

荀攸面上带着微笑,安抚道:“这算什么失言?其实诸位本不必前来汉昌县等候的。”

上官胜立刻道:“岂能如此?若不知府君即将到来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岂能无视……”

随后二人又将话题扯向了别的方面。

只在分开之后,荀攸立刻让随从去向前来迎接的官吏之中打听兵曹掾的事。

而这一举动也落入了上官胜眼中,原本只在心中暗想,这新府君到底年轻,虽有盛名,却过于急躁了些。

可上官胜能在历史上做到蜀汉的太尉,并非短视之人,他马上又想到,荀攸在与他闲聊时透露了在汉中的行程,他听起来荀攸宛如是在汉中游玩。

如此看来,荀攸不过是个徒有虚名的纨绔子弟。

但是,如此不堪的荀攸真能得到天子信重?并且还被派来巴郡?

上官胜虽久在巴郡,却也听闻了许多天下之事,绝不敢将高高在上的天子看得太简单。

上官胜有些怀疑荀攸的城府……可话说回来,荀攸在他面前一直是谦谦君子的表现,也未需要什么需要他显示才能的事件。

总归多谨慎些、绝不小觑府君总是没错的。

他有些后悔答应谢益的请求在新府君面前中伤严颜了。

严颜……荀攸念叨着这个名字。

他思索着,上官胜故意说出严颜的坏话,便说明双方并非一心,而严颜若真如上官胜所暗示的,拒绝了领兵前来迎接他一事,那么严颜要么孤高自傲,要么不谗权贵。

或许,巴郡的破局之机,就应在这个严颜身上了。

……

雒阳东门外。

刘辩再次出宫,这一次,是专门为了送别。

他看向面前的关羽和赵云,两人在幽州的任务该交待的早就已经交代完了,该透露的谋划也都透露了。

临近分别,刘辩言语中的感伤出自真情实感:“昔日朕出宫,多蒙二卿护卫。今日,就是卿最后一次近身护卫了……”

“云长、子龙,抵达幽州后,你们务必将治下的百姓当作朕一样护卫。”

关羽与赵云皆推金山,倒玉柱,拜毕起来后,异口同声地说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刘辩随后拉着两人的手,说道:“我曾记得,昔日子龙曾问我,将来会不会有人人不愁衣食的那一天……我相信,将来吾与卿再见之时,一定会离这一天更近些!”

二人都知道此行肩负的重任,也明白天子对自己的信重,此去幽州,数年之内绝对是回不了京的。

但二人心头火热,恨不得立刻就抵达幽州,帮助天子完成大计!

站在刘辩身后的刘备昨夜就已经和关羽作别,到了今早更是一路同行而来。

如今,情同兄弟的三人虽然即将天各一方,但情谊却可以跨越距离的限制。刘备带着满满的祝福,同刘辩一样,目送着关羽离开。

刘辩长舒了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淡淡惆怅。

分别总是难免的。

回到车驾上后,郭直立马捧着一封信对着刘辩说道:“陛下,张公遣人送来了巴郡荀太守的信件。”

刘辩见此密封未曾有被打开的迹象,才示意郭直拆开了信。

但刘辩却未曾离开此地,只因今日除了送别关羽和赵云,还有另一人要回来。

何进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精神十足,脸上洋溢着笑容。

一年多以来的行程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就算正事多是邴原与王朗做的,何进多以游玩居多,可较出发之间,不仅被晒黑了些,连此前因为闭门思过而增长的肚腩都快要消失了。

而当何进发现他的皇帝外甥竟然亲自出城迎接他时,眼睛干脆眯成了一条缝。

……

汉中郡。

自荀攸走后,张鲁总觉得心神不宁。

对于荀攸的到来,张鲁一直都不敢大意,毕竟荀攸的身份过于敏感了。

而荀攸在见过他之后,走得那般干脆,着实有些出乎张鲁的预料。

这是关键时刻,张鲁想到了他的母亲卢氏。昔日张鲁的父亲为系师时,卢氏常在一旁辅助,张鲁自身的鬼神之术还是学自于其母。

因卢氏貌美,在张鲁掌权之后,卢氏逐渐退居幕后,但卢氏在张氏仍然很有话语权。

和张鲁一般,卢氏也有一颗不安分地心,或者说张鲁类母。

卢氏听到张鲁的担忧,她也觉得有些风险。

只是如今益州的几位高官,皆对鬼神谶言之说敬而远之,卢氏便是想要搭上一位也难。

汉中太守苏固虽然默许了五斗米教的存在,但对于张鲁却不怎么亲近。

如今的五斗米教缺少上层路线。

卢氏明白张鲁的忧愁,她叹息说:“十年前,谁曾想到汉室能呈现如今的中兴之象,吾道一旦引来朝廷注目,绝不可凭顽力蛮抗。”

“不过以我观之,而今信奉吾道者众多,当今天子一直以仁爱百姓之姿示于天下,短时间内,应无大祸。”

“只可惜如今吾道只限于汉中之地,你近年来结交巴郡蛮夷,虽有进展,可若非时局变化,一时之间难有成效。否则……”

卢氏又是一声叹息,未尽之言终未说出口。

就在张鲁经过其母的开导没几日,忽然朝廷来了使者,公车征辟张鲁入朝。

张鲁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的根基在于汉中,若离了汉中和汉中的教众,他什么都不是。

他第一个念头就是拒绝。

“绝对不可!”卢氏提醒道。

“昔日也不是没有人因为拒绝天子征辟而获罪,今上虽无此先例,然旁人拒绝征辟可以被赞为不慕名利,但你却不行。”

“如今看来,只怕那荀攸故意在汉中逗留,就是为了探查吾道,而今以上达天听。获罪于天,无可祷也。一着不慎,便是灭族之祸!”

张鲁虽然已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