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李儒的年纪与种劭的父亲种拂相当。

面对李儒,种劭很有礼貌,但言语间的态度却很分明。

他只是执金吾丞,代表不了执金吾崔烈。虽然而今的执金吾与光武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隶属于执金吾的缇骑们对付达官显贵不太行,但在其巡查区域内,对付对付商贾还是没问题的。

种劭此来,更多的是以雒阳种氏的身份。

然话虽如此,公私哪有这么好分割的。

“君何出此言?”李儒一点都不失望,求上得中,他从来不指望曾经担任过三公的崔烈会搀和进来。

是以,面对种劭在刻意的“疏离”,李儒对种劭友善依旧:“吾之所为,皆是为了汉家百姓,岂有私心?”

“君既然是雒阳人士,当知建宁三年春,河南河内大旱之时有夫妇相食之惨剧,吾所求者,不过是尽量避免此事重演。”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李儒一声又是长叹,“吾为心中志向,无所畏惧,不曾想竟让君这样的贤才误解?吾所作所为,皆出自一片公心!”

“向河南尹售卖低价粮必然会招致骂名,但面对那些快要饿死的流民,谁又能忍心坐视呢?”

整个过程中,李儒可谓是痛心疾首。

搭配着李儒朴素的衣着,让性格比较耿直的种劭觉得李儒到底曾是太学博士,道德修养还是没有问题的。

眼前的李儒与别人口中的李儒仿若两人。

种劭之前也听说过,李儒表面上与人说话言笑晏晏,实际上心中藏着刀,总想着算计眼前人。

在现在的他看来,不过都是某些人恶意传播的流言罢了。

眼见为实,李儒明明是这般忧国忧民的谦谦君子!

种劭觉得李儒承受了他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恶评。

想到这,种劭回想起他此前对李儒的不满,甚至有些羞愧。

谈起外界的评价,李儒大义凛然地说道:“道之所在,岂惜吾身!”

种劭发现了李儒与传言不符的另一面后,颇有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错觉。

辞别李儒之时,他竟有些不舍。

不过考虑到历史上的他为报父仇选择与马腾韩遂合作,进攻李傕郭汜,结果他与刘范、马宇等人战死,马腾与韩遂则全身而退,撤回凉州,很难让人称赞他识人的眼光。

但不论如何,这种错觉有助于种劭做出的选择。

送种劭离开后,高延恭敬地问李儒:“种劭以后会愿意帮助老师吗?”

李儒摇头,见高延不解,他解释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出身特殊,尤要注意这一点。”

“今日之后,我没有将来失势时种劭一定会帮我的把握,但我知道他应不会落井下石,这便足矣了。”

足以让他决定不再针对种氏。

高延依旧不解:“老师最近总说事有不测之类的言语,既然已经预料到了,为何不早些抽身?”

李儒望着高延,后者能被高望从数个养子中专门挑出来培养,准备托付养老和身后事,品行还算不错。

他叹息一声:“待你到为师这般年纪,便知道了。因为为师,不想再忍了。”

云台殿中,关羽正在分享着他曾经历过的事情。

“臣此前在河内郡,便见过一些无赖子故意装成苦主污蔑官吏,其中有些想要借机勒索钱财,亦不乏有官吏借机排除异己。”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刘辩听得认真,这是关羽在基层的经验,群众里面有坏人!

现代尚且要时时警惕有活力的社会团体,放在古代,尤其是地方极具地域性的此时,保护伞的存在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刘辩问道:“云长又是如何避免此事的呢?”

关羽答道:“臣曾苦思冥想,亦未想到解决之道。而且出首的无赖多是可以用来定罪的弃子,即使有诬告反坐,也难以遏制。民间多有崇尚游侠之风,亦不乏有因言语相激而冲动行事者。”

说到这,关羽有些脸红,他年轻时便是因为在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