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听着朝堂之中,户部官员以及丞相胡惟庸等人,在那里不停的辩论,颠倒黑白。

试图把黑的说成白的。

大的说成小的。

燕王朱棣心中为之冷笑。

这些人,果然如同二妹夫所说的那样,最是不要脸!

一贯会进行狡辩,混淆是非,把。

别管什么事儿,到他们嘴里都能变成好事。

就连这种光明正大用空白账册,来到京师参与审核,进行弄虚作假的事。

也一样能说的光明正大。

说的他们多么的忠君爱国。

当真是不要脸,让人不耻!

这些虫豸,通通该死!

大明现在才开国多少年?父皇这个开国皇帝还在,这些人就敢弄这些勾当。

这到了今后,还能得了?

这些人果然最是无耻,同时也对二妹夫,感到由衷的敬佩。

二妹夫果然不愧是自己的二妹夫。

看问题就是透澈。

很多东西都能见微知著,提前预知。

就比如这些人的反应,那简直和二妹夫所说的一般无二。

甚至于就连他们用来自辩的话,都提前被二妹夫给猜到了。

若非是二妹夫在此之前,给自己进行了交代,说出了那样的应对之法。

这个时候面对这些人的诡辩,还真不好找办法把他们给一棒子敲死!

看看父皇,被这些人的这一番话,给弄的有些有火发不出来的架势,还有大哥的状态。

朱棣就越发的能觉察到,二妹夫所教给自己的那些话,到底有多重要。

当下他就要站出来,开口出声对这虫豸们发起冲锋,进行战斗。

把狗贼们的嚣张气焰,一股脑全给打下去了。

结果却在此时,又听到有人开了口,说出了一些不同的新花样。

“陛下容禀,使用空白账册,来到京中核算,倒也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

我大明幅员辽阔,远的州郡,距离京师这边甚至于有六七千里。

近一些的,也有两三千里。

一来一回,花费时间极多。

地方钱粮收支,户部要求的也严格。

数目对不上就要查明原因,还要把这账目重新打回去,让他们接着去做。

一来一回之间,实在是太耽误时间了。

真这么来,那些远的地方的人,甚至于一年都别干别的了。

一年都在路上奔波。

而这账目核算,又非常的复杂。

粮食等东西,运输时各种损耗也极多。

数目上面难以核对上,所以为了备不时之需,有人想出了相应的办法。

就是带上一些空白账册来京师这边。

防止出现大量纰漏。

如此也能减少来回奔波的辛苦,还有诸多消耗……”

户部侍郎张耿忠,出声对朱元璋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听到此人所说的话后,朱元璋面色变得更冷了。

“放你娘个屁!”

朱元璋当着百官面怒骂。

“什么一来一回,来回奔波之间,很快一年就过去了?

我大明设立了驿站,效率可没这么低!

最远的地方,运送文书,一趟最多也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

哪里用得着那么久?

这些咱先不与你掰扯,几千里远的那些。

就说它娘的苏州,太仓,常州……这些距离京师这边,不过几日路程的地方官员。

也同样是人人携带空白账册,是为何故?!”

朱元璋的话,听得这户部侍郎有些冒汗了。

不过,他还能挺得住。

刚要开口诡辩,却听到朱元璋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至于你说的账目难以核算,各种支出繁多,不到最终入库,到了京师后,难以得出最终的结果……

更是放你娘的屁!

你是真准备把咱当成傻子糊弄了!

真以为咱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门道道?

大明记账,使用的是四柱奏消法,一加一减便可得出这些。

用得着你说的那么复杂?

绕了这么大的圈子,说了这么多,说白了就是严格按照规定做。

你们捞的油水少!

怕你们平日里在地方捞的太多,窟窿太大,填补不上!

所以还要带着这么多的空白账册,来到户部这边,当场做假账!

大家都是明白人,说什么假话?

一些心知肚明的事儿,都还敢在这里给咱颠倒黑白,把死的说成活的,你还真有本事!

还有,地方上那些负责钱粮开支,核对账目的人,都它娘的是吃屎的吗?

都是饭桶废物?

一年到头就没它娘的别的什么事儿,只要负责对这些东西进行核算,审计。

结果忙了这么久,连这点账都算不明白?

还需要来到这里后,接着弄空白印纸来糊弄人?

这该有多蠢?

我看他们不是蠢,是坏!

不是算不出来,而是故意算不出来!

算的清楚明白了,又怎么能上下其手,从我大明身上疯狂的贪污受贿,吸我大明的血?!”

朱元璋的话,说的是句句诛心,可以说是直接把这些人心里面的阴暗心思,以及背地里做出来的那些肮脏事。

全部都给当众说了出来。

让不少人的心里都是突的一跳!

户部侍郎张耿忠,也同样是心跳加速。

他是真没想到,朱元璋这个要饭花子皇帝,对于这些门道,居然这么清楚。

连算账这些他也懂!

当下便连忙补救道:“陛下,您误会了。

现在是大明,早已不是元朝。

在陛下您的治理之下,我等这些人,大多都是一心为国,哪里敢做这些勾当?

着实是有些人能力欠缺……

再说,这就算是携带着空白账册,来到这边,问题也不大。

同样能够让户部,对地方上进行监管。

因为这些账册上,用的都是骑缝印。

想要造假,可没那么简单……”

又在这里,把咱当成蠢蛋了?!”

朱元璋打断了他的话。

“地方上的这些官员,明显已经是串通一气了。

使用骑缝印又能如何?

主印的官员,和负责核算的官员,沟连一起,大印还不是随便盖?

一张纸上盖一个印,和两张纸上盖一个印,又有什么区别?

张侍郎,你这水平不行啊!”

朱元璋当场就把张耿忠说的话给怼了回去。

还顺带嘲讽了一句。

让这张侍郎额头冒汗,心中忐忑。

想不到这朱元璋,竟是如此难糊弄!

当下便安连忙准备再说些别的话,却被胡惟庸了先。

“上位,您说的对,

这些事儿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有些官员是无辜的,但也肯定有人做了假!

存在很多的弄虚作假的情况。”

胡惟庸不敢再让张侍郎这个蠢货开口了。

本来在此之前自己等人,不多提这些事儿。

只一个劲儿的往无知者无罪,不能不教而诛这些上面扯。

眼看着已经要取得一定的胜利了。

结果这蠢货,非要站出来,在这些事情上和朱元璋进行掰扯。

现在好了吧?

让方才的大好局面,出现了一些松动!

这再让他继续说下去,弄不好要满盘皆输了!

胡惟庸觉得,还是不在这些事儿上多说。

接着贯穿之前的策略,积极认错的好。

要把大事往小了说。

“陛下,这些人的行为固然可恨,但是自我大明立国以来,确实也没有过任何的规定说过,使用这些是大罪,不能如此做。

这些是臣等,以及法司等人的疏忽。

在今日之后,臣和相关之人,立刻做出相关的安排,把这个漏洞给堵上。

作出明确的规定来。

这样的话,便可防止后续再有人作奸犯科。

今后再有人敢如此做,统统从重发落。

该革职的革职,该抄家的抄家……

但此番这些人,都是因循旧例,陛下治理天下,肯定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不能不教而诛……”

胡惟庸这个时候,又一次显示出来了他这个丞相的担当。

朱元璋看着胡惟庸,面色铁青。

太子也同样是显得气愤。

毕竟在此之前,胡惟庸这狗东西,可是表明了在这次的事情上,要站到父皇这边,共同出力,来对付李善长。

结果现在倒好,真到了事情上了,自己这边抓到了这些人的把柄,

他胡惟庸这个狗东西,竟是直接反水!

居然还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公然的维护那些官员。

当真该死的!

之前怎么没有发现,胡惟庸这狗东西,有这么大的胆子?

看看在那里,一副义正词严的,给这些官员们开脱的胡惟庸。

朱标想想自己父皇所说的、他所看到的未来里,胡惟庸这家伙造了反,被父皇砍了全家的事。

以及此时父皇已经是动了废丞相,废中书省的念头,就觉得胡惟庸死的是真不冤。

这等跋扈之人,确实该这样对付。

原本朱标对于自己爹,升起废除中书省,废除丞相的心思,一直是有些担忧,不太赞同。

觉得这事儿,着实有些太大了。

这中书省的存在,也能够为皇帝减轻很多的政务压力。

在今日,见识到了胡惟庸这个当丞相,如何出尔反尔,直接反水站到百官那边之后。

这样的想法,一下子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他觉得,自己父皇升起那样的心思来,倒也并不是不可以。

这丞相,还有中书省,对于皇权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一些事情上时,他们看起来是听皇帝的话。

可一旦涉及到了他们本身的利益,便会天然的和皇帝站到对立面去。

看起来一个个都老老实实,恭恭敬敬。

可实际上心里面,却打着诸多的主意。

做出来的事儿,也特别的大胆!

在这悄然之间,朱标这个太子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原本因为宋濂等人不断灌输的缘故,太子朱标对于众多官员们,还是有些很多好感的。

并且也对宋濂所说的三代之治,等这些很是向往。

可是现在,他内心里面的不少想法,都已经发生了转变。

只能说这对于这些人而言,其实这才是一个最大的损失。

随着胡惟庸的开口,户部尚书李泰,还有其余的一些人纷纷跟进,

又一次把赛道,给重新拉回到了不能不教而诛这件事情上。

而之前开口道户部侍郎,张耿忠,在经过了试探后,也意识到了自己之前说法的愚蠢之处。

所以也一下子变得明智了起来。

闭口再不说那些试图蒙混过关的话。

不和朱元璋多进行争论。

不然争论的越多,错的越多。

于是,事情很快又回到了之前的节奏上。

朱元璋因为张耿忠这样一个蠢货跳出来,而取得的一些优势。

很快便又被重新给压了回去。

在这个事儿上,朱元璋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来太好的话,对这些人进行反驳。

这让他格外的气恼,

可是想要让他,这样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把这些人放过。

显然是不可能的。

好不容易抓到了这些人的把柄,又怎么能轻易的放过?

这些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也不足以让他的心情变得开阔起来。

但偏偏胡惟庸这些狗东西们的嘴太能说,一个个都是胡搅蛮缠的一把好手。

他们抓住不能不教而诛这点儿不放。

倒是令的朱元璋,一时间都有些要束手无策了。

太子朱标也同样如此。

相对于文官这边的吵吵嚷嚷,勋贵武将那边,倒是显得安静多了。

大部分人都是在这里吃瓜看戏。

就是不知道,他们是想要看到朱元璋倒霉,还是看到文官倒霉。

或者是任何一方倒霉,他们心里面都舒服,都是乐见其成……

这其中,江阴侯吴良的心情,无疑是最不错的。

他本身就在跟着韩国公李善长的步子走。

又因为之前的种种事情,对于朱元璋,心里面也有着很大的意见。

这个时候见到一副想要找事儿、且在昨天,还提前排汤和,把自己等人都给看起来的朱元璋,在这个时候被胡惟庸,以及胡惟庸带着的这些官员们,一顿软磨硬泡下的软钉子。

给整的有种有火发不出来的憋屈感觉。

他心里面那叫一个欢快。

让朱元璋这狗东西不做人!

现在如何?碰到对手了吧?

这次不用自己等人出马,仅仅是胡惟庸,还有户部的这些人,就能够让朱元璋喝一壶的!

这种看着朱元璋怒气勃发,想要把人往死里整。

却偏偏被人弄的有火发不出来的感觉,别说,还真不错。

且看朱元璋接下来如何应对!

如何吃瘪!

这要是朱元璋前面雷声如此之大,做出了这么多的准备来。

结果最终却草草收场,被人给怼的说不出话来。

那这事儿,可就太好玩了!

只要想想,就让人觉得心情无比的舒畅。

也是在这个时候,燕王朱棣站了出来。

他此时,已经是看够了这些人的无耻嘴脸。

“父皇,这些人,都是在这里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一个个其心可诛!

该抄家砍头!”

燕王朱棣一开口,说出来的话就非常的炸裂。

一下子就令的朝堂众人,都为之安静了下来。

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燕王朱棣,这个朱家老四会站出来。

并且一开口,还说出这样的话,

开口就是杀气腾腾。

这着实太惊人了!

吃惊之后,却也有人暗中为之冷笑。

想要看看这个愣头青一样的朱家老四,接下来会如何收场!

朱棣会在此时,突然站出来,并说出这样的话。

就连朱元璋还有太子朱标二人,都不由的愣了一下,显得有些意外。

因为在此之前,就连他们也不知道,朱棣会在此时,弄上这么一出。

老四事先根本没有和他们通过气儿!

而朱棣之所以会选择瞒着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在朝堂上突然来上这么一手?。

并不是说他想要出风头。

而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大哥的性格。

依照自己大哥对自己的关爱,还有聪明程度。

只要自己把这些先给他们一说,大哥一定能够觉察到自己这么做的真实目的。

也绝对不许自己这么做。

而是大哥自己,把这得罪百官的话给讲出来。

这自然是不成的,

大哥关心他,他又何尝不关心大哥?

再说这话,只有自己这个藩王来讲最合适。

如果让大哥说出来,可就不行了。

自己这个藩王不怕得罪这些官员,可大哥却不行。

大哥是储君,今后是要当皇帝的。

和这些官员之间不能闹得太僵。

也是因此,导致了朱元璋还有朱标二人,为之意外之后,心里瞬间大急。

尤其是朱标最为着急和担忧。

他可知道,这个时候情况有多凶险!

朝堂之争,有些时候并不是说,全靠耍横就能玩得通的。

老四这个时候,一开口就如此杀气腾腾,接下来如果没有后续手段。

只凭着一腔怒意,根本玩不转,很容易就会被这些人给抓到把柄。

果然,在朱棣开口说出这些话后,朝堂中安静了片刻后,马上便有人开始叫了起来。

“陛下,这是污蔑!

燕王殿下,虽然您贵为王爷。

可是在说这些事情时,也要讲真凭实据,不能如此颠倒黑白,血口喷人!

如此做,会令得天下之人寒心!”

这些人立刻就将矛头转向了朱棣。

相对于和朱元璋直接进行交锋而言,他们更愿意和燕王过招。

对燕王朱棣这种毛头小子,是一点都不怵!

这个时候,很多人心里面还非常的感谢,朱棣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帮他们分担压力。

有让他们一个不直接和朱元璋对峙的机会。

这种感觉,简直别提了。

果然,小年轻还是不行。

朱家老四的水平,和老朱以及朱家老大比起来,简直是差远了。

朱标见到此景,脸色也不由得有些变黑。

当下便准备开口出声,给朱棣解围。

结果此时,却听到朱棣提高了声音,开口道:“少在这里狺狺狂吠!口口声声不教而诛!

你们打的这个主意倒是好!

是不是今天可以钻这个空子,到了明天,又可以钻那个空子?

是不是事情没被发现之时,便可以逍遥自,疯狂作奸犯科。

等到事情一旦被揭发了,那在接下来又可以用没有这个先例,不能不教而诛接着为自己开脱,为自己辩解?

尔等这些欺上瞒下,贪污受贿,信口雌黄,被抓到了把柄,还在这里死不悔改的蛆虫!”

朱棣言辞犀利,一人独怼朝臣,却没有丝毫犯怵。

有的只有冰冷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