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从拿走苹果气运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而就在第二天,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

杨振忽然就接到了陈亚军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告诉他,说岛积电和中新国际的诉讼案子,估计马上就要见分晓了,问他这边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这就要判了?

杨振不是没考虑过因为自己的而带来的变数,会引发更多不一样的发展和结果。

却没想到,这一次竟然会应到了中新国际的身上。

不过再一想,好像也算不上有多么离谱……即使,这个时间提前了足足有一年半之多!

但原有历史轨迹中,这会儿的中新国际,虽然顶着個全球第四大的名头,其实却是有些外强内虚的。

不说它直到去年,才终于和IBM在45纳米制程工艺技术上达成了合作,还因为2007年,也恰巧是存储器芯片市场崩盘的时候。

而当时中新国际的主要营收渠道,很不巧,还偏偏就是存储器芯片。

所以,这种损失,当时的中新国际是承担不起的,因为继续生产无异于雪上加霜。

然后,景如章干脆选择在2008年初,直接退出了这一市场。

再加上各大股东对于景如章的这种“盲目扩张”,也颇有微词,尤其是他提出的所谓“菱形布局”,更是充满质疑。

刚好也正是在2008年,中新国际才刚刚和鹏城当地政府达成合作,即将完成菱形布局最后一环的当口。

要知道,这可是一条12英寸的晶圆生产线,投资将高达15亿美元,还不算后期的运营费用。

而当时中新国际的真实情况,却是除了浦江和津门的工厂之外,包括京城、江城、蜀都几家工厂在内,其实都是亏损经营的。

由此可见,当时景如章所面临的困境,是何等窘迫了。

或许,这也是当时岛积电站在一边看热闹,只是把刀架在了对方脖子上,却没有很快动手的原因之一吧。

毕竟,看着你生不如死,慢慢耗死你,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嘛!

不过这一世,中新国际可是完全不一样的。

昆仑授权给了对方不少的技术,天行者科技、开拓者半导体、创世科技和华伟的大量订单,已经足够让他们脱胎换骨了。

不但抢在岛积电前面,实现了65纳米的制程工艺,还在45纳米上,继续保持了领先优势!

就冲这个,岛积电也会坐不住的。

因此,早点儿收网,或许对于岛积电来说,也是一个不得不去做的选择了……

心里这么想着,杨振还是对陈亚军说,“暂时没什么好准备的,你那边随时关注一下进展就行了,等判决出来,看看具体情况再说也不迟的。”

陈亚军就笑着说,“别说,景老如今所面临的形势,还真就有些复杂呢,毕竟,中新上面的婆婆也太多太复杂了,我还听说,大唐也已经打算掺和进来了呢。”

杨振也跟着笑了,“这也是件好事儿,也希望能有个好的结果吧。”

说起来,中新国际的股东,也确实太多了一些,而且,大多数股份,还都掌握在外资手上。

杨振对此倒也多少有过一些了解。

当初公司创立时,景如章和浦江实业虽然是牵头人,但绝大多数资金,其实还是来自于海外华人、国外风投以及银行贷款,共计18亿美元。

这也是后来在战略制定、经营方向、融资等问题上,有着太多分歧的原因所在了。

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嘛!

就比如眼下,其实包括黑石、TPG在内的好几家国际知名私募基金,就纷纷对中新国际发出过融资甚至是收购的意愿。

但景如章都拒绝了。

从2006年开始,这些私募基金就开始争相竞购待价而沽的半导体企业了,典型的例子,就是飞思卡尔。

私募基金有十分灵活的操作方式,给出的价格也很实惠,但一旦被他们控制主导权,结果基本上就是分拆出售。

人家挣的就是这种快钱嘛!

但景如章最反感的,就是这种资本运作。

所以,在之前上面寻求他对融资有什么看法时,他毫不犹豫的推荐了大唐、华润、CEC三家央企。

只是,CEC因为其特殊的性质,被海外投资者率先排除了出去。

而华润则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