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旅行》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出了雅江县,一路向西。

他们在热情的三姐妹青年旅社休息,藏民朋友们会对他们微笑着打招呼:扎西得勒。

继续出发,他们看到了最美的天空。

蔚蓝的天空飘着变幻莫测的白云,他们离天那样近。

好像一伸手就够到了似的。

经过了茶马古道,旁边的护栏上,写满了驴友激励后人的话语。

“继续走,一切都在脚下!”

“都走到这里,千万别=不能放弃!”

......

一路上坡上到崩溃,但团子已经不在抱怨,学会接受和解决问题。

他会和王鑫一起想办法推车,几次车要推不动的时候,王建军总会在关键时刻帮他们渡过难关。

天路十八弯,海拔3990米。

回头望去,崎岖蜿蜒的路布满他们的足迹。

电动车一点也走不了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好心的大车司机。

连人带车捎了他们一段路。

带他们穿越了剪子湾大山。

翻过剪子湾大山,一路都是天堂般的美景。

后面,他们又翻越了全是雾的卡子拉山,遇见了各式各样的徒步人。

有滑着滑板的旅行者,有推着轮胎去拉萨的轮胎哥,还有穿着拖鞋的徒步者拖鞋哥在4700米的高原上蹦迪。

遇到冰雹的时候,牧场开拖拉机的康巴汉子和藏族大姐热情的邀请他们进屋喝茶。

他们遇到了高海拔的战士们,团子默默的向他们的路过的车辆敬礼。

还遇到了九零后的喇嘛,聊了很多关于生死的课题。

最后,王鑫对喇嘛感叹道:“这一路遇到了太多好心人,可为什么人总在不停的相遇和离别。”

喇嘛说:“遇见和离别都是注定的,珍惜当下拥有的就好。”

藏族和汉族之间因为文化不同,彼此之间还是有一些误解。

但这并不妨碍礼堂佛学院的学生帮他们煮火鸡面。

这里几乎每个牧民都有近几百头耗牛。

一头耗牛的价格在两万元左右。

每年他们挖虫草也可以赚十万元左右。

这一切击碎了王鑫印象中贫穷落后的藏民形象。

山上天气恶劣,根本没有商铺或饭店住宿这样的补给点。

王鑫一行人在山上住了三天,全靠藏族老乡的热情款待和收留。

老乡们住的都是帐篷,吃的是热水泡冷饭。

但为了给他们这样的旅行者补充体力,招待他们的都是炖牛肉。

在快要下山的时候,王鑫还遇到一个主动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的藏族小孩。

比团子大两岁,身上的衣服也不干净。

换做从前,团子肯定是要嫌弃的。

但此刻团子却开心的拉着他的手,分享自己手中唯一的玩具汽车。

男孩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因为高海拔的原因,他们生活的环境很简陋。

他们的手布满粗糙的沧桑感,脸上全都盯着高原红。

聊到学习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很骄傲:“他们普通话说的可好,学习很努力,还会背诗呢。”

“学校老师都特别好。”

可王鑫一路过来,压根没看到什么学校。

“学校在哪啊?”

男孩骄傲的说:“在县城呢,我们每天都第一个到学校。”

他们母亲骄傲道:“从这里到学校很远,他们每次都是第一个到。”

王鑫在手机APP上找到他们的学校,全程需要三十公里。

团子经过这么多久的旅行,虽然对公里这个单位还不能很好的理解。

但地图上的距离也让他心生敬佩。

临别,团子将自己唯一的小汽车送给他们。

男孩送给团子一堆小骨头似的东西,从他宝贝的程度看的出,那也是他心爱的玩具。

可怎么玩男孩却忘记告诉团子。

他们就这样匆匆离别。

经过几天的行程,他们达到理塘县。

这里是丁真的家乡。

说来也怪,连续三天都是极端的坏天气。可达到理塘后,晴空万里。

随手一拍,就是绝美的风景。

披着草地的山丘起起伏伏,和一望无际的天空相互辉映。

绿色的大地上,河流蜿蜒,牛儿成群。

镜头拉近,像极了windows的桌面。

在山上特别小的一个村子里,从远处瞭望,篮球场上几个窜动的身影跳跃奔跑。

显示着他们的热爱。

走进村子,村子里的家家户户的院墙都贴满了牛粪饼。

其实它们已经不臭了,但团子还是习惯性的皱着眉头捂住鼻子。

王鑫驻足想了半天,实在是不懂这么做是为了什么?美观?独特审美?

藏族大姐从屋里出来,看到王鑫他们便朝他们招了招手。

“进来啊!”

王鑫一行人被邀请进屋。

藏族大姐开心的问道:“你们从哪里来的?”

王鑫如实回答:“A城。”

藏族大姐赶快跑到墙上贴着的中国地图上找。

找到以后在地图上画个圈圈。

大姐拿出酥油茶和食物招待他们。

王鑫看向地图,上面花了至少六七个圈。

大姐笑着解释:“我没去过外面,有背包客路过村子,我特别愿意听他们讲他们的家乡。”

“听完就好像自己去过了。”

大姐说着不好意思的笑了。

一番寒暄后,王鑫指着外面院子的墙壁:“大姐,为什么要把牛粪弄在墙上?”

大姐对她的问题一点也不意外,几乎来过的人都会先问这个问题。

“我们把牛粪叫做“久瓦”,它是我们日常最主要的燃料。”

“像是烧水煮饭都离不开它。”

“你是女的不抽烟应该不知道,在高原地区,普通的打火机根本点不燃。”

“而且我们藏族地区也缺少煤炭这些燃料,你看看外面连树都没有。”

“牛粪就成了我们这里最好的燃料。”

“而且我们家家都养牛,牛粪多的很,随便用。”

王鑫和团子涨了新知识。

团子纠结道:“阿姨,你们不嫌臭吗?”

王鑫看了团子一眼,觉得他这样问很不礼貌。

可话已经问出口,没有咽回去的道理。

藏族大姐却哈哈笑道:“我们这里有一句谚语叫‘老阿妈不嫌牛粪脏’、‘一坨牛粪,一块黄金’。”

“以前没有这么多养牛的人,如果看到一坨牛粪,人们会立刻捡起来收好拿回家后贴在自家的墙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