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王粲不愿就此分开,他马上就想到了一个主意——“我观贤兄弟入太学如探囊取物,不若我等为贤兄弟介绍一下太学各处?”

诸葛瑾赶紧推辞道:“劳三位带舍弟来此已经是叨扰了,不敢再麻烦……”

“子瑜何出此言。”孙策爽朗的笑道,短暂接触之下,王粲看上了诸葛亮,他也觉得诸葛瑾人不错,起了结交的心思,“日后君兄弟二人在太学,少不得与我等见面,说不定到时候我等还有要麻烦贤兄弟的地方呢!”

至此,考虑到从弟弟诸葛亮口中得知三人是得了太常公蔡邕的嘱托,诸葛瑾这才没有再推辞。

之后,五人同游太学。

在实际表现中,诸葛瑾、孙策、马超在前,王粲、诸葛亮在后。

因为身高的缘故,倒像是三个兄长在带两个弟弟游玩。

言谈间,五人之间也有了名字与籍贯之外的了解。

这时诸葛兄弟才知道孙策三人都不是太学生。

他们在出身上比不过三人,但他们坦然自若,并未因此而自惭形秽。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如此了。

……

刘辩知道诸葛亮的到来,已经是次日了。

他没想到,自己没有主动干涉诸葛亮的生活轨迹,但由他引发的蝴蝶效应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后者,直接将诸葛亮送到了他面前。

但很遗憾,是年幼版。

时人惯用虚岁,诸葛瑾二十,王粲也十七了。但刘辩去年才收拢了一批人才,并不着急让他们踏上仕途。

太学博士们的讲经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早已经固化,这固然有坏处,但也有稳定的好处。

想要成为太学博士也是要通过专门的考试的。

此外,还有郑玄时而去太学讲经,有蔡邕监管,不愁在太学学不到东西。

不过话虽如此,刘辩已经准备找个时间出宫见一见年幼的诸葛亮,想必会很有意思。

……

太学在蔡邕的帮助下繁花似锦,但有一处却愁云惨淡。

鸿都门学是先帝为了打压太学而设立的,在设立之初,先帝任命了不少鸿都门学走出的官员。

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师资还是生源,鸿都门学都比不过完备的太学,所以鸿都门学逐渐走向了没落。

等到刘辩掌权,鸿都门学在刘辩身边最大的存在感除了贡献了启蒙师梁鹄之外,就是留华佗张仲景在鸿都门学钻研编修医书、教导弟子了。

但在巫医不分家的时代,医属于百工之列,并不受人尊敬。

而且相较于华佗和张仲景这样选择放弃远大前程而从医之人,民间更多的医者不学无术,治病救人的本事是没有的,坑人骗钱的技能是拉满的,这种现象一多,又进一步拉低了医的地位。

华佗与张仲景在刘辩的支持下编撰医书,都有官职在身,生活顺遂,家族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在州郡得到了优待。

张仲景前往荆南研究伤寒至今未归,华佗一直留守雒阳,更是在雒阳安了家。

华佗知道自己想要像以前那样四处行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他和张仲景愿意编医书,都非敝帚自珍之人,是以,在编书之余,华佗将不少心思放到了教导弟子方面。

这天,华佗主动求见刘辩。

有着此前同刘辩的接触,华佗得到召见后,说话非常直接:“陛下,门学祭酒乐松见太学外门庭若市,而鸿都门学却门可罗雀,托付臣来向陛下诉苦。”

许久没听到这么直白诚恳的话,刘辩一时哑然。在刘弘死后,始作俑者都没了,在马市人头的威慑下,雒阳的谣言问题很快就被平息了,但刘辩能注意到,一些朝臣在同他说话时多了一丝拘谨。

也不知华佗是缺乏政治敏感度还是埋头医学对外不闻不问。

但不论怎么说,他喜欢这样直接的人。

刘辩问道:“那卿此来所求者是何?”

华佗道:“臣近年来,借助鸿都门学招收弟子从医,但今岁,愿意来鸿都门学从医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