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全本免费阅读 aqdu.cc

灵帝这才反应过来,他的好儿子又又又盯上了他的西园钱。

刘辩则振振有词:“昔父皇曾言,有意发西园钱,再组一军,位于雒阳,用以震慑四方。此次并州匈奴之乱,正是震慑四方的好时机啊!”

灵帝终于想起,这是他当初对着盖勋说过的话,刚要说是戏言罢了,却听刘辩正感叹——“君无戏言啊!”

只好转问卢植:“卿如何看辩儿所说?”

卢植答道:“回陛下,臣以为殿下所言在理。”

灵帝慢悠悠地回到坐席,皱着眉头思索着。

刘辩则紧张地盯着灵帝。

靠并州本土力量能用多长时间平叛刘辩不知道,但他知道,中央军一定能加快平叛速度。而战乱持续越久,对地方百姓、对国家的伤害越大。

“罢了,罢了。也不用朝议了,辩儿,便由你主持,先商议出个章程,之后再报给朕……切记别提要花多少钱!”

灵帝惆怅地离开了。

刘辩送走灵帝后,则在想着要叫哪些人来。

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自不必说,三公也是要知会的。

光禄大夫朱儁,新任侍中盖勋这些知兵之人也是应有之意……这样在三公九卿中过了一圈之后,刘辩发现了一个问题。

早些时候,董太后见刘辩的两个舅舅都成了开府的将军,于是便一直想让她的侄子董重同样成为将军,几次三番之后,灵帝拗不过,拜董重为骠骑将军。

位同三公,座次在车骑将军之上。

“卢师以为,该不该召骠骑将军相商?”

卢植没回答,反问道:“殿下如何想?”

刘辩犹豫不决:“按制来说,需要相召。只是董重无才,又惯会同大将军唱反调,我担心会耽搁商议的进度。”

卢植静静听着,待到刘辩说完又问:“所以殿下之意是……”

“依制而行,当召之。”刘辩确定地说。

人一多了,刘辩还是选择了在朝堂商议。

总体而言很顺利,尤其是现在正处在战争的初期阶段,匈奴王庭中的左部还未露出反相。

包括盖勋、朱儁等人都比较乐观。

张温认为若是能给度辽将军再添三千具甲突骑兵,即便南匈奴起兵三、四万也不足为惧。若能添五千具甲突骑兵,踏平南匈奴亦不在话下。

刘辩也意识到了,现在的汉胡力量对比远没有后期五胡乱华时期那么极端。内附的南匈奴偶有乱象,然其整体军事技术仍落后于汉人。

他受后世记忆影响,本能地夸大了南匈奴的影响力。

不过,他依旧不愿小觑匈奴人,强调道:“孙子兵法有言,‘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休屠各只是匈奴一部,便已攻杀一刺史、一郡守,岂可轻敌?”

要不人们都说张温脾气好,有长者之风,他并没有因为刘辩年仅十二而小觑,反而痛快地向刘辩承认错误。

刘辩本来就没有要责怪张温的意思,马上翻篇,商议继续。

而整個过程中,刘辩原以为会闹出点幺蛾子的董重反倒很是低调,偶尔的表态都是“某某所言在理,吾甚是赞同。”

何进也痛快的表示,他大将军府的属官刘辩随意调用。何苗马上跟进,剩了个董重左顾右盼,无奈道:“将军府初建,尚未有什么才俊……”

刘辩倒不在乎董重的将军府属官,他在思考,要不要借着这个机会把袁绍给弄到并州去。

现在袁绍袁术都在雒阳,刘辩总感觉他们要搞事。

不过,这是后事了。

在之后的商讨过程中,何进还提出无需征发三河骑士,而是直接调右扶风董卓率其下五千兵马入并州,接任并州刺史。

他给出的理由是凉州叛军刚打了一个大败仗,人员损伤大半,有皇甫嵩一人坐镇三辅足以。

刘辩于是告诉何进,今日早些时候皇帝已经下诏书命丁原接任并州刺史,这种涉及军事的加急诏书的效率很高。

何进退而求其次地表示西河太守也行。

其实抛开对于董卓的滤镜,何进的建议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aqdu.cc】

小说推荐